用方便指令来压力测验试试你能这样继续多久
现在大信息时代,咱们每天都可接受到许多的信息。假如当打扰信息过多的时分,也的确会让人感到十分的烦...
中国航空报讯:初秋的哈尔滨天气爽朗,9月8~10日,火热开赛的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航空工业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和航空工业首届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将我们的目光带回到了龙争虎斗、风流云蒸的赛场。
在喀山刚刚落下帷幕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选手们再次刷新中国世赛成绩历史纪录,其中航空工业创2金1银的历史最好成绩。无论是世界顶尖赛事,还是每一个航空产品生产现场,都有从航空工业技能大赛走出的技能精英,他们用眼力、手力、脑力不断向精度向灵巧向耐力发起挑战。
近年来,航空工业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持续改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先后建立了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紧密结合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航空工业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培养造就了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一批批蓝领精英。
从2009年的第一届竞赛开始,重视技术型、知识型技能人才的热潮便在航空工业不断涌动。
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李本正在大赛闭幕式的致辞中说:“集团公司正处在深化改革、加速转型的攻坚期,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新战略,要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而技能大赛的举办,就是在全集团营造崇尚知识、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激发航空工业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成才。
自2月赛事启动以来,总部人力资源部以及各直属单位、成员单位积极制定专门的工作规划,认线余名复赛选手分别在航空工业哈飞、沈飞、西飞、洪都和导弹院等单位做专题培训。“首席、特级技能专家‘上岗’,培训课程针对不同的工种,涵盖80%的专业知识点和20%扩展知识内容。”连任两届大赛总裁判长的黄莉玲在采访中和记者说,在以考促学的热烈氛围下,选手们以饱满的积极性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汲取着技能知识。大家以技术比武带动岗位练兵,摩拳擦掌准备在决赛赛场上一争高下。
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比赛办法,在历年的办赛经验上逐年演进,本届竞赛结合国内技能竞赛经验和航空制造的真实的情况,更加关注选手水平的提升和竞赛的质量。
“8号比赛,我们在7号晚上6点半将考题发给选手。”黄莉玲说,和世赛命题办法一样,操作技能考试题目提前1个月公布样题。为了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专家组在保证总的考核知识点不变的前提下,公布考题的前一天对样题进行不超过30%的调整。“这30%考的是选手们的临场应变,也是考核大家技能的全面性和创新性。”关注选手处理问题的综合技能,督促选手熟悉生产流程中更多的环节和知识点,职业技能竞赛给予选手的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成长。
技能竞赛是一次毅力、能力与心理的较量。从上万人到400多人再到185人,进入决赛的都是各个单位技能工人中的佼佼者,五个竞赛单元最终只有30人斩获名次,竞争非常激烈的“个人赛”之外也是各个生产单元间检验比拼、切磋技能的“团队赛”。
实操考场中,飞机铆装工考场8个小时的敲锤、钻孔、打磨、铆接,现场的声音像是一组工业交响乐章;航空仪表装配工的考核现场则静谧异常,把各种细小的零部件按照图表理出头绪,形成精妙的作品,才能最终显示出准确的数据;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在数字控制机床与电脑前来回游走,在测算中寻找着最准确的答案,并加工出完美的产品。
没有人不想赢,没有人不想拿第一。可是,要在赛场上拿下奖牌,依靠的唯有实力。
在飞机铆装工的实操考试中,要求选手以铆接为基础,从工艺准备环节识图绘图和理解,到装配加工环节复杂组部件的制孔装配和精加工,再到质量检查环节的精度检验要有全方位的掌握。“铆装实操考试整整8个半小时,不仅对选手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很高,对体力也非常大的考验。同时,临场应变和思维能力也很重要。”飞机铆装工考核项目裁判组组长毕建伟说:“大赛鼓励他们在选择工艺方法等方面能够打破常规,有所创新。”从上届比赛开始,大赛在工艺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上不再做硬性规定,“只要产品质量和精度达到最佳即可”。
技能大赛不仅注重提升选手的技能水平,也在影响着大家对自己本职工作在技能上的认识与要求。王任沙,一名毕业便扎根西飞的飞机铆装工,看到考场上的他,可以感觉到劳动给他带来的愉悦与韧劲。这次取得铆装比赛的第一名对他来说绝不是偶然,从2011年到今年,他曾3次参加航空工业职业技能竞赛,从落败初赛到这次拔得头筹,他说:“赛题比之前参加的两届都难,但是我们西飞的铆装可是竞赛‘三连冠’,这个第一是团队的力量加上我们努力的结果。”
本届竞赛中设立的两个女职工竞赛单元都是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女性占绝大多数的工种——机械产品质检员和飞机电缆、盘箱装配试验工,这些工作有着对细节和耐心异常严格的要求,也因此在航空工业很多厂区的工段上成就了一条条靓丽的风景线。
赛场上,她们将秀丽的长发盘在工装帽子里,很多人因为操作习惯选择了全程站立考试,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丝毫没影响质检员们一丝不苟地对照图纸对精密结构件各个项目逐一核对。
来自成飞总装一厂电缆工段的黄晓燕和记者说:“有人说,我们电缆工段是飞机神经系统的工程师,一定要非常细心和耐心,不能出一点差错。”在飞机电缆实操考场上,不仅考核选手们的手法操作,对图纸理解和草图绘制也很有严格的要求。
这次代表成飞来参加女工竞赛单元的比赛,黄晓燕说:“对专业性是极大的考验,也是一个重新锻造技能的过程。”作为一个几乎全是女性的工段,成飞电缆工段过去曾涌现过不少国家级三八红旗手,她说:“昨天晚上我们工段微信群里的姑娘们都在为我们俩摇旗呐喊呢。”虽然有压力,但是黄晓燕和她的同事还是拿到了第四、五名的好成绩,她谦虚地说:“有很多更优秀的同事在这个选拔赛期间有其他的工作没能参赛,如果她们能来,我们成飞的名次可能会更好。”
在航空仪表装配工的竞赛中,来自自控所的李叶和陕飞的杨明芳两名女职工揽获该竞赛前两名,而这个工种的比赛对性别是没有特别的条件的。
这样的胜出也让更多女职工们看到了自己“巾帼不让须眉”的可能性,内心的鼓舞将伴随她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越发出色。而大赛为女职工搭建了展现技能、提升技艺平台的同时,也拓展了航空工业技能竞赛的思路和内容,让赛事磨砺代替岗位练兵,成果丰硕。
7个多月的赛程时间,通过技术合作与交流,使选手、教练团队、裁判团队都从中受益匪浅。一个个高技能人才如同颗颗光芒独特而又闪亮的星星从赛场历练中闪耀,又将通过工作的磨砺与成长,发光发热,凝聚成团队合力,在解决生产难点、热点问题的同时带动一个班组、甚至一代航空“工匠”们成长,形成技术攻关与技能传承的平台。
此次技能大赛逐步加强了航空工业所属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引导技能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钻铆”出新时代的新技艺,“锻造”出新时代的新工匠,“装配”出新时代的新梦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