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便指令来压力测验试试你能这样继续多久
现在大信息时代,咱们每天都可接受到许多的信息。假如当打扰信息过多的时分,也的确会让人感到十分的烦...
4月11日,新闻媒体报道了出租车司机到西影路陕西省气瓶检验中心对车用气瓶进行年检时,发现新增了气瓶压力表强检项目,且规定该项目每半年一检,每次检测140元,引发车主不满。
昨日,记者再访陕西省气瓶检验中心,检验测试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并未要求捆绑检测。
出租车司机反映车用气瓶压力表强检后,记者做了走访调查。经了解,新增气瓶压力表强检项目是省质监局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察局2015年8月24日下发的通知,且规定自2015年9月1日起,不按规定检验的,不予办理注册登记,也不得出具车用气瓶定检报告。可令车主不解的是,既然是质监部门规定的强制检验测试的项目,为什么检验测试的机构开出的票据是“陕西米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的收款收据,盖的也是这个公司的章子,而不是统一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呢?这个检验测试的机构做出的检测结果,质监部门又是否会认可呢?
对此,省物价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说,他们没收到过质监部门对于此项检验测试收费的报备申请。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检验收费属事业性收费,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陕西省气瓶检验中心,前来进行仔细的检测的车辆并不多。陕西省气瓶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只负责对气瓶进行仔细的检测,而陕西米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只是利用场地为车辆进行车用气瓶压力表的检测,之所以在同一场地进行仔细的检测是为了方便车主。
在检测现场,身着工服的陕西米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姚姓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具备拥有核发的检验测试资质,也是由质监部门委托授权的检验测试的机构。在检测车间门口摆放着两块公示牌,姚姓工作人员拿下一份在公示牌上放置的“陕西省计量检定收费标准”,上面显示压力表的收费为每块30元或40元,而“电讯号压力表”的价格为140元。姚姓工作人员称该收费“应该经过了物价部门许可”,只是手头没有相关文件,建议询问公司。
姚姓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要对电子压力表进行检定,是因为电子压力表和气瓶连接,需要通过检验测试电子压力表来印证气瓶密闭性。而在车主前来检测时,并未要求将电子压力表检测与气瓶检测捆绑进行。对于有车主反映购买新的电子压力表价格只有50元,检测费用却高达140元,是不是能够直接更换新压力表来代替检测,姚姓工作人员介绍,直接更换电子压力表并无法确定压力表与气瓶之间连接的密闭性,而通过检验测试就可以确定。
而记者了解到,电子压力表是电接点压力表的通俗叫法,在收费过程中则是参照电讯号压力表来收费。
对于陕西省气瓶检验中心业务大厅公示的《气瓶检验收费价目表》上的四个标准(分别是50升及以下气瓶180元/230元(瓶·次),50升以上气瓶200元/250元(瓶次)),物价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核批的只有180元和200元两个标准,不知道其他收费标准和依据是哪儿来的。他们将督促相关检验机构严格按照核定的标准收费,不得自立名目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省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已开始对此事做出详细的调查了解,主要了解该项检测被列入强制检测的依据、收费依据,以及陕西米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开展此项检测并收费是否是受省质监局委托等,再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做进一步的处理。
到底为什么新增加了气瓶压力表强检项目?检验测试的机构套用电讯号压力表检测收费标准是否合适?为何没有备案就开展收费?该项目是否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呢?针对这样一些问题,车主和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的质疑。
的哥小吴说,不知道为啥突然将气瓶压力表列入强制检验测试的项目,如果是出于安全风险隐患和安全性能的考虑,那么天然气出租车运行了那么多年,怎么前些年都不进行强检呢?的哥胡师傅也表示,其实压力表的作用不大,平时加多少气能跑多少公里,出租车司机都心里有数,而且通常情况下,压力表不容易坏。
的哥刘师傅则认为,通过压力表来检测气瓶是否漏气并不科学,如果气瓶漏气,那肯定是阀门或管路出了问题,压力表也不能准确反映。
对于140元一次的检验测试标准,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合理。天然气汽车改装企业的一名负责人说,气瓶压力表列入强检项目,应该进行安全性检验测试,为何要套用陕西省计量检定收费标准中电讯号压力表的检测费标准呢?如果说是为经验测试压力表的计量准确性,可气瓶压力表并非是用于贸易结算的依据,如果车主觉得加气站加气短斤少两,计量不准,那也应该由车主提出进行压力表的检测,而不是进行强检。
既然省质监局发布了正式通知文件,将气瓶压力表列入强检项目,为何委托社会机构进行仔细的检测呢?有业内人士质疑,如果是自身检验测试能力有限,必须要委托社会机构开展此项检测,是否经过公示了呢?
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省质监局开展此项强制性检测,如果认定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就应该经过省物价局的备案,统一收费标准,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有司机据此质疑,怎么没有备案就开展收费? 记者 张莉 李小博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